🖼 所有读书笔记的汇总在这里:读书笔记Summary

”我的一门选修课老师写的一本书,很多东西都是偏理论的完美主义,现实世界中绝大多数人的交谈会随心,不会进行那么多的思考。老师讲课基本也都是带我们举办活动和讲故事,是一门很有趣的课。“

“书中内容偏向总结,结合作者主观看法和现实对话(未举例)找到几点比较好的方法技巧。回归本身其实是一个人的学识和素养支撑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沟通方法,本书的知识点太多了我们完全不必理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书中的内容是现实中理想情况的缩影,书中知识不一定能应用在现实中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表现自己,而是在交谈中能帮助我们有更好的思辨能力;当然我们也不能要求对方有这样的能力,因为现实中的交谈更感性而非理性。“

”看本书最大的收获是,我清楚的认识到书本内容是长者的建议而非真理,现实中我们的表达也不会思考这些方面,书中内容是很经典,不可复现的例子不具有实践意义,可复现的也不需要思考那么多。“

🌺读书笔记

1、老师给的补充实践教材,没事读一读(网上随便找类似”每日口才训练“、”新国辩“、”奇葩说“)

2、口才训练的方法:①速读②背诵③练声④复述⑤描述

3、很多表达技巧,我觉得对我来说就是很日常的一些东西,单独拿出来很多很多知识点,但细读发现这些就是日常,不用刻意学习。谨记“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有人在你面前说别人坏话,会让你对一个人有错误的判断和认知。

4、具体参加某种特定场合的活动时,具体浅看一下有什么特定的技巧就好,直接百度(书中罗列了很多没用的东西,就是那种你读起来有道理但没用。)

5、辩论,作为院辩的一员,我觉得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明白对于一个辩题,正反双方都是在自圆其说,并且要给对方留有余地 。我们遇到了很多辩题举办过不少活动,其实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是需要正反双方都给对方留有余地,而不是说“哎,我发现了一个特别特别好的绝对正确的点”或“我们这样的定义和高立论对方就无法反驳”,这对一场辩论来说是无意义的,或者说不能说是辩论,而是在做证明的理科思维(双方会各说各的不在一个频道)。

书中作者的观点更偏向于说我直接把对方打死,反驳对方证明己方。但我认为辩论的本质是逻辑的思辨,我们可以抓住对方的逻辑漏洞进行有力反驳,也可以在质询侧重的回答绝对的问题。比如一个辩题“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个时候正反双方在温饱的定义必然有偏差。正方:百度百科上说温饱是家庭经济刚好能吃饱穿暖;反方:词典上说温饱是衣食无缺。这时候正方直接在他们的定义体系下来一句”在不温饱的情况下,我们能否谈道德“(作者的意思是这样一说抓住不放正方就赢了😅),但是你这个是在正方定义下和我反方定义下的理解都不一样啊,所以定义盘问质询等等双方各自可能都觉得自己有道理。

6、演讲,说了很多,其实作者写稿子的时候也不会考虑那么多,对我们来说就是对应PPT写逐字稿,不要那么赶慢慢讲,然后演讲前多自己讲几次就ok。当然要提高自己演讲能力的话,就多模仿多实践(演讲可以拿着稿子,也可以拿一个提示小卡片,不要一直对着稿子念,肢体动作的紧张尽量克服,多来几次录视频,自己看看自己改改就好了)。

7、看太仔细没什么用,主要是给自己一些建议而不是说把所有东西都内化成自己的(那样可能十几天都看不完一本书),我就觉得自己看书的时候总带着自己的想法去看书(总会有有失偏颇的看法),找到自己和书中的矛盾点稍微调整下自己觉得自己不对的地方?(其实作者写书也很水),所以找到自己觉得舒服的方式简单记录就可以(他也是总结别人的话建议,自己没有实操就开始高谈阔论)(其实很多书都是作者主观认为应该是怎么怎么样,这样的理论可以分析现实,但是并不会在现实中被我们考虑,我们往往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而不是想想自己能说书中哪方面的东西说什么,是想到哪方面的东西可能符合书中的某个知识点,这样反向的分析是一种思辨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在做什么)(我觉得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自己说话时,想到自己说话可能符合书中某些内容,从而可能造成什么误会;听到别人说的话,想到书中某些内容,可能表达某种含义。帮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我们并不需要很懂或专门记忆,看一遍了解就ok)。